- 林美瑗撰寫 -
     斯文的臉上經常掛著微笑,講話直率,態度謙虛,對待病人或同仁像朋友般自在,這是梁忠詔醫師給人的普遍印象。可是我所認識的梁醫師不僅這樣的表象,他有許多很「感心」的故事,是別人或許不知道的。

     我和梁醫師已經有13年的共事和友誼,於公於私,介紹梁醫師和「早療」或與早療協會的因緣,這篇文章我無法假手他人。

     「我是個講求修身、齊家,行有餘力,做做好事的平凡人,我不像某某人有雄心大志,或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----」。這是梁醫師的坦率和自我定位。

     以前梁醫師擔任協會6年的理事長職務,我們的互動非常頻繁,有時我會向他抱怨一些人、事、物的煩瑣,或有強勢的作風,他會提醒我:「我們待人處事要『理直氣和』,處理人的事不能求圓滿,至少不要傷和氣」。這是梁醫師的智慧和處事原則。

     有時候我會覺得梁醫師在團體面前,講話的方式和內容太過平鋪直述,好像缺乏一種專業的高調,他回我說:「我不像你們那麼會作文章,講話感性又文謅謅的,溝通能達成目的就好」,說的也是,這就是和梁醫師共事的自在。

     有不少早療伙伴來本會拜訪,當他們見到一個全國性的遲緩兒早期介入推動團體,是位於靜謐小道上一棟平凡而有點老舊的房子時,總有點好奇,問我為何把總會設在花蓮此地?「這棟房子是梁忠詔醫師免費借給我們協會使用的早療基地!我們『鳩佔鵲巢』賴著不走(至98年已借用13年)!房子本身很平凡,但是這棟建築物背後的生命故事卻很輝煌---」,這是我很津津樂道的事。

     梁醫師當年買下靠近慈濟醫院的這棟房子,是為了退休以後離醫院很近,離市場也很近,生活機能很適合老年人。可是15年來,他們一家人都沒住過這裡,因為梁醫師知道早療協會沒錢租別人的房子。

     去年梁醫師六年理事長卸任,我刻意詢問他是否該支付房租給他?「美瑗,這房子只要還作為遲緩兒早療工作一天,我就不會無緣無故收回或要房租---,如果有一天,協會有錢可以買自己會址的時候,我自然可以放心收回」。花蓮市國富13街63號,這個地址已經深刻在我生命中,也讓無數早療伙伴記住了它,無論它多老多平凡,它就像一個熟悉的慈母身影印刻在遊子心中,那樣不棄不嫌。

     梁醫師對早療協會的貢獻還有一句話讓我永遠感動:民國91年春天,梁醫師接郭醫師的棒子,擔任協會的理事長兩任,這期間我們配合融洽,他十分信賴我,更是百分百支持我們,他經常安慰我說:「妳儘管放心去做該做的事,把協會的招牌顧好就好,萬一沒錢付同仁薪水,我賣幾張股票墊給協會用---」。我好感動,也覺得不可思議!怎麼會有這樣的理事長?其實他並不富有,平時非常節儉。也因為梁醫師這樣的風格和肚量,我們拼了命也要讓他無後顧之憂。

     南投早療中心雖然是郭醫師任內承接的,但是在梁醫師的心裡,那是一個遠在「山那一邊」的孩子,南投早療中心是我們遠行的手足。平時梁醫師很少有空去南投視察業務,只有在我們年度「內部業務考評」時會去南投,雖然他總是匆匆來去,可是他在離開前會把順隆主任拉到一旁,偷偷的塞錢給他,輕輕的說:「這點錢給你們拿去聚餐,你們大家辛苦了,不好意思我都沒時間和你們相處---,一點心意啦」。他用類似傳統老人家(或父母)那種不知道如何表達愛,陪著孩子到車站時,匆匆塞一把零用錢給孩子,再推他趕快上車---,金錢不多,語言也很平凡,但是給錢的背後那份心意,卻讓順隆和同仁感到一份被關愛的力量。

     早療協會的同仁和理監事,有一種互相力挺到底的義氣!這是我們組織文化的一部份,融洽、真誠、不計較,不搞小圈圈,正是我們團體的特色,這和協會領導者風格有關。

     梁醫師不愛計較和「捨得」的生活態度,是來自他本身的天性和樸實家風。

     我所熟悉的梁醫師是一個樸實、無華的人,不太會講感性的話,我把他歸類為「非文學性語言」的一族,所以我從不為難他寫感性的文章。可是93年冬天,在台南我們舉辦「第二屆早療棕櫚獎」的頒獎典禮上,我被梁醫師那濃濃的慈愛所震撼---,因為他在頒獎典禮接近尾聲時,上台講了一段非常感性的故事,他說:「我有一個很熟的朋友,她是一個身心障礙者的母親,她非常的辛苦,要工作還要照顧這個孩子---;有一天她們母女都生病了,傍晚我去看她們,發現她女兒全身發燙,嘴唇變紫,呼吸急促,我一見這狀況,二話不說抱起孩子往外面衝,到了急診室,我求醫師盡力幫忙---那一刻我才深深體會身為一個家長焦慮和無助的心情----,而這位媽媽她自己也病倒了,卻仍要守護這孩子----我—我—我不知道她是如何熬過來的----」梁醫師說這些話時他已經哽咽到無法說下去,而且站在台上眾目睽睽下哭了出來---,此時,台下鴉雀無聲---,而我站在司儀的位置上,也跟著淚流滿面---,我聽到他哽咽擠出:「這個朋友她就是『美瑗』--,她這樣生活十幾年了,還要為我們大家辦棕櫚獎---」,台下已經有人哭到受不了,衝上來擁抱我,那一年的棕櫚獎,大家見識到一個真性情、講話依然樸實但卻會讓人哭出來的梁醫師。

     前幾天,在慈濟醫院我見到梁醫師,他很關心我在「兒復」實習的狀況,我們坐在諮商室聊了一下,他總會勸我不要「太認真」求好,做學問或做事,能過得去就好,勸我身體要照顧好,他還告訴我將帶太太去台中參加大學同學會,我們的對話像家人,這份交情讓我覺得和他一起做「早療」,赴湯蹈火也無悔的感心。

     去年(97年),我們敬愛的梁媽媽因為癌症併發肺炎很快的辭世,這讓孝順的梁醫師和家人非常哀痛,他很感慨的告訴我們:「以前我總是告訴自己,等比較不忙時,要好好陪爸媽在花蓮享享清福--,可是誰料得到『無常』先到,我媽就這樣走了!」那一陣子,梁醫師每次提到慈母就眼眶紅、聲音哽咽。他還把所有同事和朋友捐的奠儀,悉數捐給早療協會,我寫了一篇致謝的文章叫「大愛小愛全捐給早療」,刊載本會網站的日誌上。

     梁醫師斷對早療協會付出很多愛心,對於花蓮縣的遲緩兒早療的貢獻更大!

     梁醫師和郭醫師都是台灣在民國84年試辦的「早期療育試辦計畫—東區」的負責成員之一,當時是以「院外模式」,由郭醫師率領慈濟復健科梁醫師旗下的治療師一起進行的,這個計畫能順利執行,全賴梁醫師的成人之美的胸襟。協會成立之初,梁醫師也和我們一起去德國、瑞士參訪那邊的早期介入實行狀況,參訪期間仔細考察,認真筆記,後來於87年慈濟醫院復健科成立了「兒童發展復健中心」,梁主任把去歐洲參訪的心得實踐在這個兒童復健中心上。

     85年6月1日協會成立時,梁醫師就擔任第一屆常務監事,除了自己任理事長職務期間外,有7年都擔任常務監事的重責。幫忙歷任理事長「看頭看尾」,至今仍然是協會在東區最堅固的伙伴。

     梁醫師剛接任本會理事長時,就有意承辦「花蓮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」的業務,我提醒他說:「不太好吧?已經有別人承接了,這樣要走上競標的局面,你不擔心會衝突嗎?」「我們心裡只有一個前提:只要能為縣內遲緩兒和他的家庭爭取更好的服務,有更專心和專業的服務團隊,別人要怎麼講,我都不擔心,因為我們不是為自己。」梁醫師這樣回我。

     後來我們真的把花蓮的早療通報中心承接下來了,這六年來,花蓮早療中心已經開案服務了七、八百個家庭,推出了許多服務案家的方案,造福不少鄉親。梁醫師任內,我們在台東同時也承接了「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」的業務,至今也服務了七百多戶案家,還包括蘭嶼和綠島。

     記得那幾年,我經常要開車下台東,有時梁醫師會在「慈濟關山分院」等我,中午他結束門診後,空著肚子和我驅車去台東早療中心開會,或與政府長官協調一些業務上的事。傍晚前,他還得趕回花蓮慈濟醫院查病房,一整天的勞累,從沒聽過他喊辛苦。有時,協會下鄉巡迴宣導和義診,梁醫師是當然的班底,連假日都沒得休息。我是領薪水的員工,他是「志願者」,卻能默默為花東地區的遲緩孩子付出那樣多。

     SARS期間,四月疫情已經開始擴張了,因為原訂去馬祖做宣導和團隊評估的行程不想改期,所以在梁醫師的率領下,一行人搭飛機去南竿,不料天候不佳,飛機折返,在梁醫師的支持下,我們全部改搭「金馬輪」遠赴馬祖,那晚金馬輪在海上乘風破浪,顛得治療師伙伴們全暈船,只有梁醫師還元氣勃勃,由於SARS旅客和行旅都要消毒檢查,折騰半天下了船,正好趕上宣導大會的開幕式和義診時間,這樣的經驗,梁醫師覺得很值得回味。

     96年5月我們在花蓮中南區的瑞穗鄉成立了社區兒童資源中心,免費提供弱勢家庭臨托服務,和繪本下鄉為小小朋友閱讀,我們把文化養分注射在社區工作,那年約有二千三百人次的服務量。冬天,我們面臨沒有房租和人事費而考慮中斷,耶誕節前夕,我請梁醫師到瑞穗中心看我們服務的小朋友及家長座談會分享;由於小朋友的穿著很破舊,臉上的純樸笑容齊聲喊著「梁叔叔好」!「梁叔叔聖誕快樂」!梁醫師側臉對我說:「美瑗,我們還是不要把瑞穗中心關掉!我最無法忍受扼殺孩子這些笑容!」,這個答案不是我們驅車南下時的共識,可是看到那些孩子和聽到家長的心情--,善良的梁醫師說:「我賣股票繳房租,給你們做瑞穗中心」。

     或許是上天聽到梁醫師善良的聲音吧?所以隔年我們意外的獲得UBS瑞銀集團贊助瑞穗中心繼續經營,最純樸美麗的瑞穗社區中心,能獲得最優質的企業支持,這個機緣我們深深感謝梁醫師。

     一個人,活到中年,世間的名聞利養全都有了,多麼讓人欣羨呀,可是梁醫師經常跟我說:「我把這些都看得很淡,工作的目的是希望對病人有幫助,做起來又開心。我雖然在慈濟工作,努力跟隨上人的大愛步伐,但是許多地方我知道自己做不到,我是一個先修身、齊家的人,那些治國平天下或偉大的事,我不會不自量力!每個人在任何一個舞台,都要保持上台和下台的平常心。」

     有一本書叫「這輩子,你想做什麼?」(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?)是美國人Po Bronson寫的,這本書中寫了五十四位「平凡人」的真實故事。雖說是平凡人的生命故事,卻很發人深省和激勵人心。梁醫師能夠對一份助人工作堅持一、二十年(還有未來一、二十年),仍然很有熱誠,他的單純理念與無形的貢獻,深深影響許多人----,我想這些事都不是容易的,而能夠這樣堅持下來,「這輩子,你想做什麼?」(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?),梁醫師已經有自己的答案和解讀了。

     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梁醫師,一個從不做作,很透明又好相處的人,他的「感性」不需語言、不靠文字,而是一顆最柔最單純的心。我們感謝您,梁醫師。

     (美瑗2009.04.10)